
2021年7月28日是第十一個“世界肝炎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積極預防,主動檢測,規范治療,全面遏制肝炎危害”,旨在號召公眾積極主動接種肝炎疫苗,主動進行體檢了解肝臟健康狀況,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接受規范的抗病毒治療,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對人類健康的威脅。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傳染病。肝炎病毒可分為甲、乙、丙、丁、戊型。甲肝和戊肝多為急性發病,一般預后良好;乙肝和丙肝病程復雜,遷延成慢性后可發展為肝硬化或肝癌。
“2030年實現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衛生危害”是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目標,要求病毒性肝炎診斷率、治療率分別達到90%和80%。據統計,我國約有7000萬乙肝病毒感染者,丙肝病毒感染者有1000萬,包括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在內的病毒性肝炎仍是我國報告發病數第一位的乙類傳染病1。
那么病毒性肝炎是怎么傳播的呢?哪些可以通過接種疫苗預防呢?
病毒性肝炎的傳播途徑
甲肝和戊肝主要經消化道傳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發流行。乙肝和丙肝主要經血液、母嬰和性傳播。丁肝的傳播途徑與乙肝相似,與乙肝病毒同時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礎上才能感染。
預防病毒性肝炎,接種肝炎疫苗是目前的主要手段。目前正在使用的有甲肝疫苗、乙肝疫苗和戊肝疫苗。
自2002年我國將乙肝疫苗納入兒童常規免疫程序,實施新生兒免費接種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需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種3針,其中第1針應在出生后24小時內盡早接種。
母嬰阻斷措施可有效預防乙肝母嬰傳播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的孕產婦在妊娠或分娩的過程中,有可能將乙肝病毒傳染給胎兒或新生兒。感染時年齡越小,轉化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風險越高,因此開展乙肝母嬰阻斷的意義重大。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孕產婦所生新生兒,應在出生后12小時內盡早接種首針乙肝疫苗,同時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按照乙肝疫苗免疫程序完成后續劑次接種。
除新生兒外,其他高風險人群如醫務人員、經常接觸血液及血液制品人員、托幼機構工作人員、經常接受輸血及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職業易發生外傷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者的家庭成員、男性同性性行為者、有多個性伴者或注射吸毒者等也應該接種乙肝疫苗。
廣東省于2008年9月起已將甲肝減毒活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對18月齡兒童給予免費接種1劑次。
甲肝疫苗包括甲肝滅活疫苗和甲肝減毒活疫苗兩大類,均可使人體產生免疫記憶,以達到免疫的效果。目前我省甲肝滅活疫苗屬于非免疫規劃疫苗,可自愿自費進行接種。
對甲肝病毒易感者、食品生產經營從業人員、托幼機構工作人員、集體生活人員等重點人群也應接種甲肝疫苗。
戊肝疫苗屬于非免疫規劃疫苗,可自愿自費進行接種。戊肝疫苗需要按照0、1、6月接種三劑次,其他詳細內容請查看具體疫苗說明書。
戊肝疫苗適用于16歲及以上易感人群。推薦用于戊肝病毒感染的重點高風險人群,如畜牧養殖者、餐飲業人員、學生或部隊官兵、育齡期婦女、疫區旅行者等。
防治肝炎,從我做起,積極主動接種肝炎疫苗,主動檢測,規范治療,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對人類健康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