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涩在线播放|一级做a免费视频|51吃瓜在线观看|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教育 > 健康常識 >
即將入夏!做好這幾點可“冬病夏治”!
來源: 工人日報微信版 時間: 2022-05-13 16:18:12

今年的立夏節氣將于北京時間5月5日到來,自此風暖晝長,萬物繁茂。

立夏,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每年陽歷5月6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45°時,為立夏節氣開始。

立夏之后,中醫的養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中醫認為,心主夏,主血脈,火通于心氣。夏季與心氣相通。天氣逐漸變熱,人們易煩躁不安,因此,夏季養生要注意養護心氣。俗話說:“立夏養好心,無病一身輕?!?stron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visibility: visible;">夏天,人體體表的陽氣充實,而體內的陽氣相對不足。因此,即使感覺到溫暖甚至炎熱,也應注意顧護陽氣。趁立夏陽光充足而暑氣不甚時,培補好陽氣,可以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緩解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


立夏過后,養生有4個重點!


1. 養好心神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科主任中醫師王東旭指出,夏與心相通,心陽在夏季最為旺盛,功能最強。立夏后的高溫容易引起情緒焦躁,導致心火過旺,引發各種疾病。特別是老年人,受情緒起伏及氣候外感因素的影響,發生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的情況并不少見。


2. 健脾養胃


立夏后常因氣候燥熱而食欲不振,其實這是因為濕熱蘊積在內,腸胃缺乏運化動力的反映。

如果脾氣不足,吃進的食物就不能順利轉化為水谷精華,或者已經轉化為精華的也不能順暢運送到身體各個臟腑。夏季更易發生脾胃不和及脾虛等癥狀,比如吃冰冷食物,往往最先損傷的就是脾胃。


3. 注意祛濕


立夏和小滿這兩個節氣的到來,讓萬物在雨水陽光的滋養中逐漸成長,人體也在此時進入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期,應該注意健脾祛濕。

尤其是立夏后的第二個節氣小滿,由于雨量的增加,空氣潮濕,體內容易生濕,因此,特別要提防濕熱困脾。有句話叫“暑多挾濕”,也就是說暑熱之氣最易與濕邪一起侵犯人體。


4. 護好陽氣


入夏后,很多人喜歡貪涼,比如年輕人喜歡把空調溫度調得很低、貪吃冷飲冷食、有些人三伏天跑步致大汗淋漓等,反而容易傷陽氣,損傷身體的陽氣

《黃帝內經》講“春夏養陽”,春天的時候是陽氣剛剛開始生長,夏天慢慢陽氣就盛了。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主任醫師黃濤談到,養陽是夏季養生的關鍵?!瓣枴笔巧?,養生就是養陽氣,陽氣足,人就不易生病。


夏季應多以清淡食物為主,如白菜、苦瓜、絲瓜等。還應多吃赤色或苦味食物,以養心安神,如小棗、蓮子、百合等。常吃堅果,有助于保護心臟。此外,在早晚餐時喝粥和湯類,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還可健脾祛濕,補養身體。


夏季貴在養神。夏季炎熱,汗液外泄,易耗傷心氣,令人煩躁不安,保持淡泊寧靜的心境,避免心火內生。可多做些偏“靜”的事情,比如習字、下棋、釣魚、養花等等,調節精神,保持心情舒暢。


夏天是晨練的好時節。中醫養生中講究“冬藏夏放”,冬季要注意營養和能量的積累,夏季要增強身體的新陳代謝能力。大家應早睡早起,加強鍛煉,增強自身免疫力。



?
桂林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版權所有 版權與免責聲明 桂ICP備17011248號-1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秀峰區四會路7號 郵編:541001 電話:0773-2825645
易東傳媒技術支持 建議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7.0以上瀏覽器
桂公網安備 45030202000078號 糾治腐敗舉報電話:0773-2825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