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燒還吃雞蛋?”
“發燒喝雞湯,最少也得多燒一天!”
“吃點青菜瘦肉、喝點白粥就可以了!”
......
近日
某明星微博評論區炸開了鍋
原因很簡單
提起病號餐
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清淡的白粥
“感冒發燒不能吃雞蛋、海鮮、各種肉類”的
說法一直廣泛流傳
仿佛人只要生病就得戒掉肉蛋奶
這種說法對嗎?
作為人體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蛋白質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說,生命離不開蛋白質。
蛋白質是合成抗體的主要成分,包括白細胞、T淋巴細胞等;一旦缺乏,則不利于免疫細胞的修復,會導致人體對病菌的抵抗力下降。
早在2020年,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就把蛋白質稱為“抵抗病毒最關鍵的食物”,建議疫情期間要保證充足的蛋白質攝入。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高燕、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也紛紛在采訪中強調了加強蛋白質對促進感染者康復的重要性。
一方面,人體免疫功能的有效運轉,需要消耗大量的蛋白質。
另一方面,人體細胞的功能和各個臟器的功能恢復同樣非常依賴蛋白質。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趙文華表示“蛋白質,是細胞更新修復等所必需的,免疫細胞和抗體由蛋白質構成,維生素、礦物質也對免疫功能必不可少。如果營養跟不上,不僅容易被感染,而且感染后不易恢復?!?/span>只靠一碗白粥和幾口青菜的“清淡飲食”,并不能滿足營養需求,還可能會延長康復時間。
如何高效補充蛋白質?
正確補充蛋白質
2件事情要牢記
專家建議,健康成年人每天蛋白質攝入量應該占總攝入能量的10%~20%,兒童為12%~14%,尤其要保證有一定數量的優質蛋白質。而優質蛋白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四類:肉、蛋、奶和豆。
肉類是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但是如果吃太多肉類可能會造成血脂升高,很多中老年人也因此不敢吃紅肉。
【建議】平時可以適當多吃一些雞肉。和豬肉、牛肉相比,雞肉蛋白質含量更高,脂肪含量更低,既能補充優質蛋白質,又不易引發血脂問題。
雞蛋應該怎么吃?
?最好是水煮
雞蛋的最佳烹飪方式是水煮。
研究表明,不同方式下,雞蛋中營養物質的消化率排序為:水煮雞蛋>炒雞蛋>煎雞蛋>生吃雞蛋。
?不要一次吃太多
雞蛋雖然是補充優質蛋白的首選食物,但并不是唯一選擇。
對于健康人群來說,除雞蛋外,禽肉、牛羊肉、魚肉等都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
而對于雞蛋的最佳攝入數量,也因人而異。
健康成年人:每天吃1個雞蛋或一周吃5~7個雞蛋皆可;
特殊人群:生長發育期的兒童青少年、孕期婦女、哺乳期婦女、健身增肌人士,可每天吃1~2個雞蛋;
疾病康復期患者:當其他動物性食物攝入不夠時,可每天吃1~2個雞蛋,甚至在短期內每天吃2~3個;
健康的蛋奶素食者:每天吃2個雞蛋也沒問題;
高血脂患者:可以每天吃半個蛋黃,或只吃蛋白不吃蛋黃;
膽囊炎患者:只要未處在急性發作期,可以適量進食煮雞蛋或蒸雞蛋;
痛風患者:雞蛋富含優質蛋白質,又幾乎不含嘌呤,可以每天吃1~2個。
?最佳吃蛋時間
早晨7~8點是吃雞蛋的最佳時間。經過一個晚上,人體需要補充營養,雞蛋能迅速補充消耗掉的營養。
早餐吃雞蛋的人,精力更充沛,全天的熱量攝入更低,有利于控制體重。
大豆是十佳蛋白質排行榜上唯一的植物蛋白來源,對于三高和需要減少肉類攝入量的人群來說,它是再好不過的選擇。
單看牛奶的蛋白質含量不算高,但是它的氨基酸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而且飲用量比較大。
【建議】每人每天喝300毫升牛奶較為適宜;若是存在乳糖不耐受的情況,可以把牛奶和雞蛋一起食用,幫助緩解喝牛奶后容易腹瀉、腹脹的問題。
①我們不僅要補充優質蛋白,還要保證優質蛋白來源的豐富性。如果您的優質蛋白來源只占這四類的一類,就顯然太過單一,建議四類里至少選擇三類。
②補充蛋白質時,要注意三餐營養均衡,而不是在某一餐大量攝取,高頻低量地補充更有利于人體的吸收和利用。
高糖高纖維的果汁、含維生素C過高的水果等都會影響蛋白質的吸收,因此不建議在補充蛋白質時吃太多的果汁和水果。
此外,飯后立即大量喝茶或喝濃茶,其中的鞣酸易與食物中的蛋白質結合生成沉淀物,也會影響蛋白質的吸收。
過酸過堿的烹飪方式會導致蛋白質變性,讓吃進去的蛋白質失去利用價值。
比如雞蛋,日常的煎炒烹煮都不會對它的蛋白質吸收產生影響,但如果是過熱或者用料酒、醋、小蘇打等過酸過堿的調料腌制,雞蛋中的蛋白質可能就會變性,不利于人體吸收。
如果說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過程
是人體免疫系統進行的一次絕地反擊
那么充足的營養儲備
就是這場戰爭中最重要的“糧草”
“飲食清淡”
是指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而非“不能吃肉”“只能吃粥”
新冠病毒感染防治前中后全過程
需要做好營養管理
攝入優質蛋白質
對提升免疫力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