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春節,大家會想到什么?
放大假(打工人永遠在路上)? 收紅包(年齡已過)? 放鞭炮(市區內禁燃)? 當然還有一定少不了的:吃吃吃 大吃大喝當然快樂 但是廣西疾控提醒您 不要讓美味佳肴成為您 胃腸道不該承受的痛
一、食品要煮熟煮透
掐指一算,春節最常見的食源性疾病有雞蛋和肉制品的沙門氏菌、魚蝦中的副溶血性弧菌、生蠔貝類中的諾如病毒、剩菜中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剩飯中的蠟樣芽孢桿菌、豆角中的植物毒素...... 這菜名報下來人都要暈了,不要緊,只要記住一點就能避免大多數問題:煮熟煮透。 年夜飯要做很多菜,請煮熟煮透;菜放涼了才開飯,請再次煮熟煮透;一頓吃不完留第二天,還是要重新煮熟煮透。
二、莫把毒物當佳肴
雖然煮熟煮透能解決大部分問題,但總有例外的時候:比如把亞硝酸鹽當調味品,比如把毒蘑菇當菌子,比如把斷腸草當藥材。 對于這些加熱殺不死、吃進嘴巴就出事的頑固分子,必須貫徹不采、不用、不吃的原則:不要采集不熟悉的野生菌和野菜,不要使用沒有標簽的調味品,不要迷信民間偏方吃成分不明的藥膳、藥酒。
三、酒,點到為止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千年的酒文化讓酒成為春節飯桌上永遠繞不開的坎。適當的飲酒可以活躍氣氛,可一旦過量輕則頭暈眼花不省人事,重則黃水遍地把佳肴送馬桶,再重胃腸道出血一命嗚呼。酒雖好,可不要貪杯。
四、葷素搭配,干活不累
春節期間突然增加的大魚大肉這一套高油高糖高蛋白組合拳會讓胃腸道措手不及,可能出現腹瀉、甚至暈厥的應激反應,應搭配蔬菜、水果等食物來進行平衡飲食結構,有助于胃腸道找回工作狀態。 我能大快朵頤是因為我的胃腸道在替我負重前行,享受美食的同時別忘了照顧這幾位還在996的“弟兄”。
五、慢病不過節,忌口不能忘
對于高血壓、糖尿病、痛風、食物過敏這些隨著生活水平提高而越來越常見的“現代病”,醫生往往會建議“忌口”來避免疾病加重或復發。須知慢病不會因為新春佳節而偃旗息鼓,不要因為節日的喜慶麻痹了自己對高鹽、高糖、高嘌呤和過敏食品的提防。節過了,病來了,實在得不償失。
六、陽康,莫念吃
陽康以后很多臟器包括胃腸道恢復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就不要念想著趁著春節胡吃海喝了。應盡量保持規律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就餐。 保持食物多樣化、保證重要的營養物質如蛋白質、優質蛋白的攝入并做好葷素搭配。應該做到餐餐有蔬菜、每餐有水果。可以保持少量、多次、規律性的飲水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