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0月29日是第18個世界卒中日
今年的主題為
"卒中識別早,救治效果好"
中風也叫做腦卒中
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
經濟負擔重
讓不少人談"風"色變
年輕化趨勢中風不是老年人的專利
中風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任何年齡段都有可能發生。近年來,被中風盯上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實際上,中風的年輕化是個全球趨勢,我國更為明顯。
1. 精神壓力問題
有的年輕人因壓力導致情緒不好,從而出現應激狀態,這是中風的危險因素之一。
2.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部分年輕人存在各種各樣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比如經常熬夜、飲食不規律、缺乏鍛煉、過量飲酒、抽煙等。
數據顯示,35歲以下人群發生中風占總數的9.77%,45歲以下人群占10%-14%。
這意味著,第一批90后已經是中風高發人群了,中風真的不再是"老年病"。
中風來之前身體會"報警"
大腦是人體的總司令部,人體的感覺、運動,以及語言、記憶等多種功能,都歸它管。
中風是由于大腦血管堵塞導致大腦缺血(腦梗),或血管突然破裂出血(腦出血)引起的腦組織損傷。
通俗來說就是腦血管破了、堵了。
在中風發作前,大腦有些功能可能"出差錯",當患者突然出現以下任一癥狀時應考慮中風可能:
1. 一側肢體(伴隨或不伴隨面部)無力或麻木;
2. 一側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3. 說話不清或理解語言困難;
4. 雙眼向一側凝視;
5. 一側或雙眼視力喪失或模糊;
6. 眩暈伴嘔吐;
7. 既往少見的嚴重頭痛、嘔吐;
8. 意識障礙或抽搐。
中風并非突如其來,而是蓄謀已久。中風發作前會多次給出預警信號,盡早識別、及早送醫是關鍵。
如何快速識別腦卒中?
研究表明,中風患者每延誤治療1分鐘,會死亡190萬個神經細胞,并且延誤治療導致的腦神經細胞損害是不可逆的。因此,腦卒中的救治,就是一場"大腦與時間的賽跑"。
如何預防腦卒中發生?
腦卒中的預防要以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四大基石"為主要內容。
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進行腦卒中危險因素篩查,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就可以有效防治腦卒中。
1. 日常生活行為要注意
清淡飲食;
適度增強體育鍛煉;
克服不良習慣,如戒煙限酒、避免久坐等;
防止過度勞累;
注意氣候變化;
保持情緒平穩;
定期進行健康體檢,發現問題早防早治。
圖片來源:稿定設計
2. 有相關疾病的患者應重點注意
高血壓患者,應注意控制血壓,堅持服用降壓藥物;
高脂血癥患者,應注意控制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堅持服用降血脂藥物;
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應積極控制血糖;
房顫或有其他心臟疾病者,應控制心臟病相關危險因素。
圖片來源:稿定設計
中風是一種急性發作的慢性病。兩大權威期刊《柳葉刀》和《美國心臟病學會》均表示,九成中風由危險因素所致,控好危險因素即可防中風:
當前正處于秋冬換季
氣溫變化大
大家一定要警惕"中風"
要注意保暖、適當添加衣物
要保持情緒穩定,防止過度勞累
避免久坐
定期健康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