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這個闔家團圓、喜慶洋洋的節日里,家家戶戶都沉浸在溫馨與歡樂的氛圍中。
廚房里,熱騰騰的年夜飯準備得熱火朝天,從蒸籠里冒出的蒸汽到鍋中翻滾的菜肴,處處洋溢著節日的暖意。然而,在這樣的幸福時刻,一個不小心,就可能發生意外——燙傷。
無論是忙著端茶倒水招待客人的你,還是親自下廚烹飪美味佳肴的他,都可能會因為一時的疏忽,讓滾燙的液體或蒸汽與嬌嫩的肌膚來個“親密接觸”。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燙傷,擠牙膏、敷冰塊、涂醬油這些老一輩流傳下來的“土方法”可千萬使不得!
那么,在這個春節,如果遇到皮膚燒燙傷,我們應該如何科學有效地處理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探討正確的燙傷處理方法。
燙傷分級
首先要判斷皮膚燙傷的嚴重程度,不同程度燙傷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依據皮膚的損傷嚴重程度,燙傷可分為三度:
一度燙傷:只損傷到皮膚的表層,可表現為局部皮膚輕度紅腫,無水皰,伴有明顯疼痛;
二度燙傷:損傷到皮膚的真皮層,表現為局部紅腫疼痛,皮膚上有大小不一的水皰;
三度燙傷:損傷皮膚全層,包括皮下脂肪、肌肉、骨骼等,皮膚呈灰色或紅褐色。
燙傷處理
1、一度燙傷
應立即涼水沖洗或浸泡無破損創面15~30分鐘,讓附著在衣物或皮膚上的熱量盡快散掉,減少熱量對皮膚的損害,同時防止創面受到摩擦、擠壓,以防產生皮膚破損。
如果燙傷處有衣物覆蓋,待衣物經涼水充分浸泡后再輕輕脫去,或者使用剪刀小心去除,避免損傷皮膚。
若傷口浸泡后仍有灼燒感,繼續用涼水沖洗或浸泡10-30分鐘,直至疼痛消失。最后用無菌紗布或干凈棉布類覆蓋在傷口上,有助于保持創口的清潔,避免污染。
2、二度燙傷
如果是小面積燙傷,可在涼水沖洗或浸泡無破損創面15~30分鐘后,消毒創面皮膚。若水皰直徑小于1厘米,可以不處理水皰,因為皰皮可以保護創面,降低創面感染的幾率,涂上燙傷膏并用無菌紗布輕輕包扎即可。
若是水泡直徑大于1厘米,可用無菌針頭刺破水皰邊緣放水,并用碘伏消毒后包扎。如家庭條件有限建議不要自行處理,應去往醫院治療。
如果是大面積燙傷且是無創傷面,應立即涼水沖洗或浸泡無破損創面15~30分鐘,再用無菌紗布或干凈棉布類輕輕包好,送往醫院治療。
3、三度燙傷
要立即送往醫院治療。應用無菌紗布或干凈棉布類輕輕包住創面,避免創面污染。注意不可在創面上涂消毒藥水或燙傷膏類藥物,這會影響醫生對創面的觀察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