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豪言壯語,沒有豐功偉績,用行動詮釋疾控人的平凡與非凡——她就是全州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疫情室副科長劉利華,全州縣抗擊疫情的“警報者”。
自2020年1月23日接到一個從武漢來全州探親的家庭中有人發熱的電話時,她以疾控人靈敏的洞察力及時捕捉到新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疫情苗頭,來不得半點遲疑,立即上報,并以疫情員的目光投向控制疫情源頭和關鍵點——與新冠狀病毒感染疑似患者密切接觸者的管控上,對這些密切接觸者的信息從何而來?信息從何而來?她禁不住幾番問自己,經過幾番思考猛然醒悟,對!詢問、溝通、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是最好辦法!但要做好它猶如大海探針,于是她上班開展多方詢問溝通,下班思考如何詢問溝通,晚上總結詢問溝通。
劉利華(左二)深夜在整理資料
除夕夜,愛人孩子回老家陪老人去了,但疫情就是命令,她毅然堅守在第一線,趕不回老家和家人團聚,當一個人回到全州住處時已經是大年初一凌晨一點多,她顧不上吃喝,倒在沙發烤火爐上的桌布上就睡著了,她太需要休息了,緊接著幾天幾夜沒合眼也顧不上,變著法子想辦法,終于從患者及家屬親友中獲得37名密切接觸名單及信息。37位是多么了不起的數字,如果信息不準確、不詳細、管理控制的難度之大可想而知,37人將象布置在人群中的37顆定時炸彈,隨時炸開花,弄不好疫情將迅速蔓延擴散到縣城的各個區域,那是個可怕的后果、不敢想象的后果。關鍵時刻她第一個想到的是信息資料的重要性,有調查、有信息資料、有數據統計才有說服力,才能更好研判我縣的疫情形勢,做到更有效的疫情防控。她只關心盡可能如何收集各方面的資料,能思考多一點、收集再細心點、排查力度更大一點,由于一心撲在工作,沒日沒夜加班加點,人瘦了,眼腫了,耳朵也蒙了。
大年初一劉利華中餐吃方便面
劉利華在縣醫院做流調
疫情期間她始終忠于職守、不抱怨、不退縮,把好信息收集第一關,為整個疫情控制貢獻自己青春和力量,這是她的信念,一個疾控人的信念,一個疾控人的理想和無悔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