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隨著雨季的來臨,味道鮮美的野生蘑菇讓人蠢蠢欲動。根據廣西疾控中心食源性疾病監測顯示,5月份起,廣西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在增加。近期,南寧、恭城、興安、臨桂、全州、鐘山等地相繼發生野生蘑菇中毒。
但是如何能夠做好自我保護,嚴防“蘑界”各大殺手呢?下面讓疾控專家告訴您,如何預防野生蘑菇中毒:
1.不采食不買賣野生蘑菇是預防中毒的最好辦法。
民間識別有毒蘑菇的方法并不靠譜!如以顏色鮮艷的、生長在陰暗、潮濕的骯臟地帶的、蟲蟻不食的、與銀器、大蒜、大米或燈芯草同煮變色等等判斷為毒蘑菇并不科學,很多毒菌跟可食菌形態極其相似,肉眼難辨。
2.頭上戴帽(菌蓋)、腰間系裙(菌環)、腳上穿鞋(菌托)的蘑菇多有毒,盡量不吃!
4. 不要同時喝酒。
誤食有毒野生蘑菇同時喝酒會加快毒素的擴散和吸收,有的野生蘑菇雖然無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會與酒中所含的乙醇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蘑菇時最好不要飲酒 。
5. 最好不要吃雜菌!
雜菌不易識別,如果同時誤食幾種毒菌,對身體的危害程度會更大,醫療救治也更困難。
6.不宜太多量
每個人體質每一樣,耐受力也不一樣, 老人、小孩更要少吃。
7.一旦出現中毒,及時催吐、立即送醫。
如未能及時就醫,患者可大量飲用溫開水或淡鹽水,刺激咽喉部進行催吐、洗胃處理(但禁用于已昏迷的患者,防止窒息),盡快排除體內未被吸收的殘菌或緩解有毒物質的吸收,減輕中毒癥狀;催吐后,最好讓患者飲少量鹽水,補充丟失體液,防止脫水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