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菌無處不在,我們的環境以及我們的體內都有病菌存在。一個易感的人如果遇到有害生物,便可能因此患病和死亡。
人體有許多防御病原體(致病生物)的方法。皮膚、粘液和纖毛(將碎屑從肺部移除的微小毛發)都可充當物理屏障,首先防止病原體進入身體。
如果病原體確實感染了身體,便會觸發體內的防御系統,即所謂的免疫系統,對病原體進行攻擊、摧毀或擊敗它。
病原體是一種細菌、病毒、寄生蟲或真菌,可在體內引起疾病。每種病原體都由幾個部分組成,通常是特定病原體及其引起的疾病所特有的。病原體中導致抗體形成的部分被稱為抗原。針對病原體的抗原產生的抗體是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將抗體視為身體防御系統中的士兵。我們系統中的每種抗體或士兵都受過訓練,能夠識別一種特定的抗原。我們體內有成千上萬種不同的抗體。而當人體第一次接觸某種抗原時,免疫系統需要時間來做出反應并產生針對該抗原的抗體。
在此期間,人很容易生病。
一旦產生抗原特異性抗體后,這些抗體便會與免疫系統的其余部分合作,摧毀病原體并阻止疾病。對一種病原體的抗體通常不能抵抗另一種病原體,除非兩種病原體像兄弟一樣非常相似。身體在對抗原的最初反應中一旦產生抗體,也會同時制造產生抗體的記憶細胞,即使在病原體被抗體擊敗后,這些記憶細胞也仍能存活。如果身體再次接觸同一種病原體,抗體反應會比第一次快得多,也更有效,因為記憶細胞隨時準備好產生針對該抗原的抗體。
這意味著,如果人體日后暴露于這種危險病原體,其免疫系統將能夠立即做出反應,防止疾病。
疫苗包含特定生物體的弱化或滅活部分(抗原),可在體內引發免疫反應。較新的疫苗包含產生抗原的模型,而不是抗原本身。不管疫苗是由抗原本身還是模型組成,身體都將產生抗原,這種弱化的版本不會在接受疫苗的人身上引起疾病,但卻會促使其免疫系統做出反應,且程度與針對實際病原體的第一次反應相當。
有些疫苗需要分幾周或幾個月多次注射。這有時是必要的,以便產生長效抗體和發展記憶細胞。通過這種方式,身體可受到訓練以對抗特定的致病生物,建立對病原體的記憶,以便在未來暴露時能快速對抗病原體
人們接種疫苗后,很可能受到保護,免受目標疾病的侵害。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能接種疫苗。患有削弱免疫系統的基礎病癥(如癌癥或艾滋病)或對某些疫苗成分嚴重過敏的人可能無法接種某些疫苗。但如果這些人生活在接種過疫苗的人群中,他們仍然可以得到保護。如果社區中許多人都接種了疫苗,病原體便很難傳播,因為它遇到的大多數人都具有免疫力。因此,接種疫苗的人數越多,無法接種疫苗的人接觸有害病原體的可能性就越小。這就是所謂的群體免疫。
這對于那些不僅不能接種疫苗,而且很容易感染疫苗可預防疾病的人來說尤其重要。沒有一種疫苗能提供100%的保護,群體免疫也不能為那些不能安全接種疫苗的人提供充分保護。但是通過群體免疫,這些人將因其周圍的人獲得免疫接種而得到相當大的保護。
接種疫苗不僅可以保護自己,還可以保護社區中那些無法接種疫苗的人。如果可以,請接種疫苗。
縱觀歷史,人類已成功開發出針對腦膜炎、破傷風、麻疹和脊灰等多種威脅生命疾病的疫苗。
1900年代初,脊灰曾是一種全球疾病,每年導致成千上萬人癱瘓。到1950年時,開發出了兩種對抗這種疾病的有效疫苗。但是,在世界某些地區,疫苗接種仍不足以遏制脊灰的傳播,尤其是在非洲。1980年代,全球團結一致開始了消滅脊灰的努力。多年乃至幾十年來,各大洲通過常規免疫和大規模疫苗接種運動,開展了脊灰疫苗接種工作。數百萬人,主要是兒童,接種了疫苗,2020年8月,非洲大陸獲得了無脊灰認證,現在世界僅剩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仍未消滅脊灰,其余所有地區均已無脊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