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鐘南山表示,“現在最關鍵的是,疫苗應盡快接種、接種人越多越好。疫苗接種花的時間越長,越可能有更多的變異毒株,所以這是非常重要的。” 鐘南山院士指出,各國應加速疫苗的生產,并準備應對新的毒株,這需要國際攜手合作。此外,在防控疫情的同時,各國還應恢復經濟、開放經濟。“新冠病毒未來是否可能成為流感型的疾病,我們還不能確定,但可能我們每年都需要再去打疫苗。”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表示:“我們應該會很快看到全球確診人數的增長迅速放緩。但最關鍵的是,關鍵人群必須要盡快得到疫苗接種,包括醫療人員、公共衛生方面的專業人士等。越多的人接種了疫苗,我們就越快達到群體免疫,我個人認為這是最主要的一個因素。” “另外,病毒變化有很多不同的變量,當我們談到‘什么時候能夠回到正常’時,我覺得,永遠也不可能回到此前的‘正常’了。但是,我們會進入到一個跟此前的‘正常’相當接近的狀態,也許明年夏天可以達到這個階段。”高福說。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首席專家吳尊友則表示,疫苗的覆蓋率決定了疫情的走向。“我們可以看到,全球的疫情擴散在1月中旬開始就已經逐漸放緩了。未來疫情的發展方向取決于三個因素,包括各個國家所采取的措施、疫苗的覆蓋率,以及疫苗能夠保護人們多長時間。” 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全球都要進一步加快疫苗接種速度。“在全球的疫苗接種方面,截至2021年2月中旬,美國、英國已經達到了30%的疫苗覆蓋率。但目前全球的疫苗接種是非常不平衡的。只有在歐美,以及中國和俄 羅斯這樣有生產疫苗能力的國家,有可能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因此,在這方面我們一定要進行超越政治局限的全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