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眠不覺曉,哈欠停不了
晚上睡不著,白天醒不了
說的是不是你的日常狀態?
進入春季之后
春困就像“傳染病”
不少人經常哈氣連天
甚至無精打采、頭暈腦脹、手腳無力等
雖然說春困
是人體機能隨季節和氣溫變化
而自身調節的一種生理現象
但是你知道嗎?
春困也分真假!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辨別真假春困
熬夜會導致各個臟器的功能下降,身體內激素分泌也會出現紊亂,可能會出現精神疲勞、乏力、犯困等癥狀。
適當的鍛煉有益健康,但過度運動,會使人體消耗大量能量,會出現機能抑制,為防止能量進一步消耗,人就會感到極度疲勞,全身無力、昏昏欲睡。
過度疲勞可能由大量體力活動造成,也可能長時間腦力勞動而導致,兩者都會消耗大量能量、氧氣,產生大量代謝廢物。身體缺少能量供應,會出現乏力、心悸等癥狀;腦部缺氧,會出現頭暈、困倦等癥狀。
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高于正常值,大量糖分從尿中排出,會引起體力減退、精神萎靡,中樞神經系統的氧化應激反應減退,引起嗜睡,甚至出現日間嗜睡的幾率是其他人的近兩倍。此外,當糖尿病發展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或糖尿病高滲性昏迷時,同樣會出現嗜睡。
建議:當老人出現日間過度困倦、白天嗜睡等現象時,要當心可能是糖尿病在“搗鬼”。
建議:有上述癥狀應警惕存在貧血的可能,建議前往醫院做血常規檢測,以明確診斷。
盡管心臟病有不同的類型,但它們都可以使血液循環不暢,引起新陳代謝的廢物(主要是乳酸)聚集在組織內,從而刺激神經末梢,讓人產生疲勞感。
建議:如果犯困經常伴有心慌、胸悶等癥狀,特別是在活動后癥狀加重、休息后減輕,則應警惕身體給自己傳遞的訊號,可到醫院做心電圖、心臟彩超等,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據報道,70%以上的中風患者在發病前5~10天會頻繁打哈欠。如果本身就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高危因素,同時出現頻繁連續哈欠,且伴有肢體麻木、無力,頭暈、頭痛、言語不清、反應遲鈍等癥狀,這可能是由神經系統和腦血管引發的問題。
建議:這種情況一定要引起重視并及時就醫,這很可能是卒中先兆的一種危險信號。
綜上所述
春困、春乏也可能是疾病的癥狀
所以我們要參考病史
結合其他癥狀、體征綜合判斷病因
為避免誤診和漏診
困乏癥狀嚴重且調整無改善
應及時進行必要檢查
找到確切病因后積極治療
盡管春困不是病
但也會影響到學習和工作
那么怎樣才能減輕與預防春困呢?
接著看下去~
睡前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頻率和時間,盡量不要熬夜或日夜顛倒;早睡早起,克服消極懶惰的思想情緒;中午最好能保持30分鐘左右的午睡時間。
入睡困難人群可以嘗試睡前進行腳底按摩或熱水泡腳,也可以聽聽舒緩的輕音樂,入睡前把房間燈光調暗,給自己創造舒適的睡眠環境。
適度進行體育鍛煉,既可以提高免疫力、讓身體保持活力、加快新陳代謝速度,同時還可以增加視覺和嗅覺的刺激,達到提神醒腦的效果。
通過把手臂的肘部向上抬至超過胸部的自我鍛煉,可使人體的胸腔對心、肺產生適當的擠壓,利于心臟的充分運動,使更多的氧氣供給各個組織器官。
同時,由于上肢、上體的活動,還能使更多含氧的血液供給大腦,有助解乏,讓人頓感清醒舒適。
攝取足夠優質蛋白質的同時,還需注意飲食的清淡,保持營養均衡,避免過量攝入生冷、油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以及新鮮的時令果蔬。
另外,飲用綠茶或花茶,不僅能令人神清氣爽,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困倦感。
春天選在陽光最好的時段(上午10點至下午1點)開窗通風,保持屋內空氣新鮮流動,可顯著減少室內微生物數量,是家庭最簡單和有效的防病方法之一。
此外,常開窗也能調節室內的溫、濕度,讓人感到更舒適和清醒。
好了
收好這份春困“自救”指南
即刻調整好身體和精神狀態
以活力擁抱每一天
才能不負這美好春光~